
很多人都把蜀汉的灭亡归咎于诸葛亮的离世。然而历史真相往往出人意料——当刘禅投降后公布的那本账册,才真正揭开了蜀汉覆灭的残酷现实。即便诸葛亮能多活二十年,面对这样的困境恐怕也无力回天。
诸葛亮病逝后,蜀汉政权一度陷入迷茫。所幸刘禅谨遵相父遗训,将《出师表》中举荐的文臣武将一一启用。可这份名单终究有限,当最后一位被推荐的大臣也离开朝堂时,朝中只剩下姜维、廖化等老将苦苦支撑。刘禅望着空荡荡的朝堂,已然预见到王朝的末路。
历史的转折来得比想象中更快。钟会大军牵制住姜维主力时,邓艾率奇兵偷渡阴平。面对绝境,刘禅选择开城投降,避免成都生灵涂炭。即便姜维后来策动离间计试图力挽狂澜,终究功败垂成,血染疆场。
展开剩余73%后世对蜀汉的覆灭众说纷纭:有人责怪刘禅懦弱,有人惋惜诸葛亮早逝,还有人将败因追溯至夷陵之战甚至荆州之失。如今网络上的三国爱好者们更是脑洞大开,幻想着给蜀汉送去现代物资——从方便面到体育明星,只为实现那个未竟的三国梦。
但真实的历史数据令人震惊。刘禅交出的户籍册显示,蜀汉全国仅28万户百姓。按每户3-4人计算,总人口不足百万。这个数字甚至不及现代一个三线城市(如安徽蚌埠)的三分之一,仅相当于甘肃酒泉或海南儋州的规模。
更触目惊心的是兵民比例:十万常备军意味着每十个百姓就要供养一名士兵。扣除妇女后,每五个壮年男子就有一人从军。若再排除老弱病残,可以说蜀汉所有适龄男子都被征召入伍。繁重的农耕任务全落在妇女老弱肩上,而四万名不事生产的官吏和地主阶层更让民生雪上加霜。
在这种极端情况下,诸葛亮能发动五次北伐,刘禅又坚守三十年,堪称奇迹。有人质疑:当年刘璋治下的益州不是号称户百万吗?张鲁的汉中不是粮草堆积如山吗?这些资源都去哪了?
历史给出了残酷的答案。曹操在汉中的釜底抽薪之计是关键——他迁走了汉中大量青壮年和存粮。刘备为夺取这块战略要地,又经历了三年益州之战和两年汉中之战。当终于拿下汉中时,益州人口已锐减三成。
随后荆州失守、关羽败亡、张飞遇刺,刘备执意伐吴又折损四万精锐。这一连串打击让蜀汉元气大伤。虽然诸葛亮通过屯田制勉强恢复十万军队,但曹魏占据的中原地区发展更快。若不主动北伐,蜀汉与曹魏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。这就是为什么明知艰难,诸葛亮仍要屡次北伐的根本原因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投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